關於美國華人兩三事!

關於海外華人, 感覺是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樑山. 如果沒有什麼本事是很難在異地開創出什麼天地. 我感覺在這裡是有身分的欺壓沒身分的. 有錢的欺壓沒有錢的. 但是這些事情到哪裡還不是都有.但是可能由於非法移民的華人太多的關係還是怎樣,這種強欺弱的特質,格外明顯。

或許人在面對許多現實之後,人也變得現實了起來。雖然"現實"只是名詞與動詞的差別,但是格外的具有感染力。以前念書在學信號處理的時候,教授在交convolution的時候。就提過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經過不同時空的洗禮會有不同的改變。

Anyway, 在此對海外華人表示敬意。

女兒即將滿月的回診

今天帶著女兒回醫院回診, 因為昨天晚上比較晚睡與半夜幫女兒餵奶的關係. 今天早上比較晚起, 到了醫院已經大約十點多了, 我先到法拉盛醫院一樓的1011室去報到, 我先拿了號碼牌, 我因為尿急與口渴, 所以推著女兒先跑去上個廁所再去買個飲料. 後來再回去的時候, 剛好我的號碼剛剛過. 所以我又拿了一張號碼, 等到號碼叫到我的時候, 負責掛號的小姐就鐵著臉問我說, 為什麼我會有兩張號碼, 我跟她解釋因為我剛剛去上廁所所以錯過了, 她则回說下次請先去上完廁所在回來拿號碼, 拿完號碼你必須在這間房間等待.
接著等到廣播說 Eartha Wu, Please go to the clinic!我才帶著女兒到另外一間小兒科的房間, 還是跟以往多次的經驗一樣, 今天幫我們的黑人護士先叫我們把衣服脫掉, 剩下尿布, 讓她們去量身高, 體重與溫度. 接者就是在美國醫院當中花最多時間所做的事情"等待". 我實在搞不懂為什麼她們都要求小baby先脫衣服, 然後再冷氣房內花很多時間沒穿衣服的等待. 終於輪到我們了, 在房間當中我先嘗試用formula去餵看看我女兒有沒有食慾. 因為剛剛才餵她並且幫她拍打隔, 因此看起來她好像還不餓. 然後進來一位很年輕的醫生, 看起來是實習醫生, 一個像是南美裔的白人女醫生, 我一開始還沒有想到這位是實習醫生, 我就把她當成是Dr. Li 口中所謂的很權威的Dr. Banguru. 我每次聽到這個名字我就想到印度的班加羅耳. 我對這位實習女醫生很努力的在我的座位上一邊努力照顧著女兒一邊努力的聽懂她的問題與回答. 還好沒有什麼艱澀的醫學名詞. 正當我正努力用我的破英文回答我女兒大便次數越來越少但是越來越多的時候, 我轉頭看著我的女兒, 我第一次看見我的寶貝女兒的大便竟然滿到從尿布的旁邊與上邊滿出來的狀況, 金黃色帶著濃濃我們最近吃的東西我應該產生的大變味道, 害我不知所措的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才好, 努力的把她抱到醫療躺椅上. 並且順手從包包中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盒面紙. 由於大便的量就像是火山爆發似的, 我的面紙也剛好用完. 而正當我努力的忙碌的同時, 這位實習醫生似乎把這當作沒發生一般的用同樣的節奏丟一些問題給我, 而我也努力的忙碌的同時, 思考問題並且回答她. 大便也因此沾到腳與身體. 我投降似的跟這位醫生說我的面紙用完了, 她才發覺並且從抽屜當中拿出一盒面紙給我應付.
後來終於把女兒清理差不多並且換上新的尿布, 而實習醫生的問題也剛好問完了. 她說她出去找Dr. Banguru 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這位年輕醫師不是那位權威醫師. 房間剩下我跟我女兒, 我發現她的手與腳還有我的身上都還有大便的遺跡. 這還得了, 我趕快在去把紙巾沾濕的將手嚓乾淨. 因為我女兒還差三天滿月, 但是她已經很喜歡吃她的手手了. 萬一吃到自己的大便還得了.
後來Dr. Banguru出現了, 果然就是印度人, 這是華人廣東醫師Dr. Li 口中所說的專家. 而Dr. Li也出現來幫我女兒測量黃疸. 今天的值是11點多, 已經比上次13點多與前次的15.3還有剛出生一個星期的20點多好太多了. 不過這位班加羅耳先生似乎只說這還是降的太慢了. 她對於我女兒的肝指數仍有疑慮, 想要在對我女兒做更詳細的檢測, 我心裡想你們已經對她抽了前前後後三次的血. 到底你們是想怎樣. 她跟我說還要抽血的時候, 我回答說"Again!?" "You have already take a lot of blood from her." 另外一位實習女醫生可能是有聽到我跟她描述我女兒會做惡夢的驚醒. 後來在跑進來問說你想今天做還是下個星期一, 我心理想能拖就拖的心態, 跟她說, 我下個星期一在做好了. 我心想, 說不定下個星期一, 我女兒的黃疸指數已經恢復正常.
結束這個已經不知第幾次的回診, 我推著女兒離開醫院, 心想美國醫院的制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回憶著我跟Dr. Li說我們七月底要回台灣, 問她可不可以留女兒的所有醫療紀錄, 她說沒問題. 我可以留著這些紀錄, 回台灣繼續觀察. 把推車推到車旁, 把推車收起來並且把安全座椅扣好在車子的後座. 我女兒剛好醒過來, 我邊開車邊跟她聊天. 說我們要回家了.